半自动闭塞信息数字化传输系统
(行业背景)
(1) 传统模拟传输方式的固有缺陷
当前我国单线铁路大都采用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系统,该系统利用诸多继电器所搭建的逻辑电路来完成闭塞业务的办理,早期半自动闭塞系统依赖架空明线或对称电缆传输正负脉冲信号,长期使用导致线路老化、故障率高(故障恢复需6-10小时)。
模拟信号易受电磁干扰及环境影响,造成传输不稳定,难以满足现代铁路对信号实时性和可靠性的要求。
传统传输方式无法与计算机联锁等数字化系统直接对接,制约信号设备的技术迭代。
(2) 光通信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驱动
铁路通信网络已完成光缆覆盖,光纤传输系统(如SDH、E1通道)具备高带宽、低损耗和抗干扰特性,为数字信号传输提供硬件基础。
光缆传输通道可同时承载闭塞信号、语音通信等多类业务,实现资源整合与成本优化。
(3) 安全冗余与智能化升级需求
既有电缆/明线传输缺乏备用通道,故障易引发行车中断。数字传输设备通过“双CPU+双通道”冗余设计,支持主备通道自动切换,提升系统容错能力。
数字化技术可将闭塞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,实现精准传输和状态监测,符合“故障-安全”原则。
(4) 维护效率与经济性提升诉求
传统模拟设备依赖人工检修,维护成本高且周期长。数字化设备通过自检功能(如通道状态监测、故障报警)和远程管理,降低运维复杂度。
光缆替代明线/电缆后,可减少雷击、断线等自然因素导致的故障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。
(5) 铁路信号系统数字化演进趋势
半自动闭塞系统需与CTC(调度集中系统)、微机监测等智能平台兼容。数字传输设备通过协议转换接口,实现闭塞信息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,推动全路信号系统集成化
对于此背景下环境,我司自主研发半自动闭塞信息数字化传输设备。